(观察者网讯)美国最高法院6月24日以5票支持、4票反对的结果,裁决推翻1973年的“罗诉韦德案”,正式取缔对女性堕胎权的宪法保障,交由各州的法律自行决定。这一消息震惊国际社会,并在美国国内引发大规模抗议活动。
在七国集团(G7)于26日举行峰会之际,这一变故显然让美国总统拜登的欧洲之旅颇为尴尬。但美国《华盛顿邮报》26日发文称,尽管英法等国领导人都公开批评过美国最高法院的决定,却没有一个G7领导人在峰会上谈起此事,拜登得以借国际峰会“暂时逃避问题”。
但美媒也坦言,在拜登政府试图通过国际会议“恢复”美国的所谓“道德领域领导地位”之际,围绕堕胎权的争议无疑将给拜登的企图蒙上一层阴影。
《华盛顿邮报》:拜登称美国正在领先,但在堕胎问题上欧洲不同意报道称,即使是在美国盟友的眼中,推翻“罗诉韦德案”也被视为“倒退”。英国首相约翰逊24日曾形容这是“倒退了一大步”,并强调他“始终相信女性有选择权利”。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称堕胎是所有女性的基本权利,他希望声援那些“自由遭到美国最高法院破坏的女性”。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则宣称,来自美国的消息“令人震惊”,他向数百万即将失去堕胎合法权利的美国女性表示同情,“无法想象你们现在感到的恐惧和愤怒。”
《华盛顿邮报》还注意到,就在美国最高法院推翻“罗诉韦德案”裁决的同一天,德国联邦议院正好还投票推翻了一项纳粹时代的法律,该法律规定,宣传堕胎或提供堕胎信息的医生可能面临两年监禁或罚款。
不过,堕胎在德国理论上依然是违法的,只有在构成健康风险或是在强奸等情形下,并且怀孕不超过12周,那么在咨询医生后进行堕胎,妇女和医生才不会面临处罚。但即使如此,欧洲人的注意力依然集中在“开50年倒车”的美国身上。
然而,这些美国盟友虽然一个个反应强烈,但到了26日召开的七国集团(G7)峰会上,却没人当着拜登的面做出谴责。报道称,拜登把话题控制在俄乌冲突和其它国际问题上,他先在峰会开始前会见了德国总理朔尔茨,后来又与其他领导人共进午餐讨论全球经济问题。
在被记者问到峰会是否讨论了“罗诉韦德案”时,拜登回应说,“这与乌克兰局势或我们讨论的其它问题无关。”当被问及是否有G7领导人提及此事时,拜登更是明确表示“没有”(NO)。
讽刺的是,在美国取消对堕胎权的宪法保障之际,拜登在G7峰会上却宣布了一项6000亿美元基建计划,称这部分投资“将集中于清洁能源、卫生系统、性别平等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等对于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稳定至关重要的领域。”
他还宣称,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将向世界银行全球儿童保育激励基金投入5000万美元资金,以提供儿童保育基础设施、促进妇女就业机会等,作为一项2亿美元公私合作项目的一部分。该计划还得到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政府以及一些基金会的支持。
拜登在G7峰会上宣布基建计划 图自澎湃影像比利时智库“卡内基欧洲”主任罗莎·巴尔弗(Rosa Balfour)指出,此类国际峰会有着一种“不言而喻的功能”,即让领导人暂时逃避棘手或尴尬的国内问题,各国领导人可能不希望触及彼此面临的国内问题。
尽管拜登得以借G7峰会暂时逃避这一头疼的问题,但《华盛顿邮报》认为,多国领导人接连发表声明公开质疑美国的方向,似乎也显示欧洲对于美国作为“后特朗普时代的坚定伙伴”产生了怀疑。该报指出,美国向来自诩所谓的“人权和民主巅峰”,现在的局面无疑是美国难以习惯的。
巴尔弗表示,尽管她不认为最高法院推翻“罗诉韦德案”能反映拜登的执政能力或个人权威的不足,但这起事件无疑加深了欧洲人的担忧,即民主党有可能在2024年输掉美国总统大选,“他们相信一位特朗普式的美国总统可能会归来。”
值得一提的是,《华盛顿邮报》甚至还专门提起了“竞争对手”中国,宣称中国“利用这个机会嘲笑美国自诩的道德领袖身份”。报道提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5日在推特发文:“无法理解美国保护人权的方式——认为有必要保护未出生孩子的权利,但却可以容忍在校园枪击儿童。”
对于美国最高法院推翻“罗诉韦德案”的结果,白宫还在试图为拜登“找补”。在2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当被问及这一裁决将如何影响美国在海外的地位时,白宫发言人让-皮埃尔回应称,美国最高法院做出了一个“极端的决定”,拜登政府将会继续寻求与其他领导人促进女性权利。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此前评价称,这是最高法院几十年来最重要的决定,将改变美国女性生育健康的格局。目前,美国有22个州已经制定了不同程度的反堕胎法律;另有13个州预计不久后将颁布限制堕胎的法律。
《纽约时报》指出,多年来,推翻“罗诉韦德案”判决对于许多美国人来说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一担忧虽然痛苦,但也很遥远,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则是一个长期目标。如今,最高法院已经取缔对女性堕胎权的宪法保障,而之后的中期选举,则可能决定数百万美国人是否有机会使用堕胎程序。
点击进入专题:G7、北约接连举行峰会美国废除合法堕胎权上一篇 桥,这一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