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兰州地方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甲方乙方,马东不方|喜人“跳槽”内幕

周五的夜,是每个打工人最开心的一晚。

上半年最后一个周五,腾讯视频上线了一档新节目《喜人奇妙夜》,为打工人站台,主打的就是“周五狂欢夜”。

节目一开场,不少人就闻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出品方米未传媒、主持人马东、主打喜剧演绎。这套班底,往年都是爱奇艺的标配。

没等大家吃瓜看戏,节目组主动“搞事”。嘉宾黄渤化身一个“以为拨错台”的观众,直接发问马东:

“为什么这次又来到腾讯视频呢?”

“我跟甲方说好了要跟甲方合作,跟甲方合作完呢,也要跟甲方合作,甲方的合作不耽误甲方的合作,都是甲方嘛!”

马东不愧是“最会说话”的人,这绕口令似的回答背后,其实很简单:

“没有永远的甲方,只有永恒的市场。”



-换甲方-

换甲方,马东不是第一次。

2012年,时任央视综艺频道总监助理的马东,选择了离职。作为一个“准处级”干部,他放弃体制、放弃身份,履新爱奇艺,成为“首席内容官”,成立了马东工作室。简单点说,爱奇艺播什么,马东说了算。

履新的当年,马东对爱奇艺的内容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版,从买内容版权和自制两个角度双向发力。此时的爱奇艺还没有原创内容生产的能力,于是马东建议CEO龚宇去“老东家”湖南台,购买电视节目的网络版权。

1998年,马东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台。此时的湖南卫视刚刚上星2年,通过《快乐大本营》等节目初露锋芒,算得上是当时省级卫视里的佼佼者,马东在湖南台主持一档叫《有话好说》的谈话类节目,由于讨论的话题尺度颇大,该节目没办多久就被叫停了。

2001年,马东参加了央视《挑战主持人》的制片人竞聘,成功“跳槽”。进入央视后,除了《挑战主持人》,同时还主持另一档节目——《文化访谈录》。在这档讨论中国文化归处的节目里,马东言辞尖锐,曾指责过郭敬明没有社会责任感、逃避抄袭,也曾满怀忧虑的提问陈丹青:“您怎样看待这个社会?”颇有点传统知识分子的感觉。

这两档节目的经验,让马东积累了“好好说话”和“深度访谈”的本事,2009年春晚,他成为了央视语言类节目的导演,只要是开口说话的节目都归他管。突出的业务能力,也让马东与崔永元、窦文涛,一同被并称为中国脱口秀的“三驾马车”。

言归正传,说回买版权这事。在马东的建议下,龚宇最终豪掷2亿,买下《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百变大咖秀》《我们约会吧》这五大热门综艺的独家网络版权。靠这些节目,龚宇通过广告赚了不少钱。马东在爱奇艺的价值初显。

除了购买版权,马东的另一个抓手,就是力促爱奇艺做原创内容,发展自制网综和网络剧。履新一年后,《奇葩说》诞生了。作为一档说话类的达人秀节目,《奇葩说》取得了极大成功。

《奇葩说》的总制片人牟頔,最初作为央视代表来和马东谈综艺版权。没想到被马东成功“策反”,带领了央视20多人“集体跳槽”到了爱奇艺。

牟頔2008年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进入央视担任《欢乐中国行》的导演。年仅22岁,就成为了《全国政协中秋晚会》的执行总导演,是当时央视最年轻的总导演。在央视工作的6年,牟頔打造了《谢天谢地你来了》《吉尼斯中国之夜》等多档节目,是彼此央视的业务骨干。牟頔带领团队集体跳槽,也造成了当时央视最大阵仗的人才流失。进入爱奇艺后,牟頔成为了马东工作室的总监,和马东一起打造了第一季《奇葩说》。

《奇葩说》的诞生背后,颇有点戏剧。某日,马东和高晓松吃饭,两个人因为一个话题讨论了几个小时,末了,高晓松随口说了句:怎么不弄个辩论节目。第二天来到公司,马东就让牟頔去做方案,没几天牟頔带着几页ppt来找马东汇报,《奇葩说》第一季就这么诞生了。

《奇葩说》初创时几乎没人看好,也没有广告商愿意投钱。但作为顶级媒体培养出的内容人才,马东和牟頔在内容层面的嗅觉极为敏锐。2013年,中国手机网友数量第一次超过了电脑网民。但纵观当时的网络平台,严重缺乏原创类内容,且鲜有展现年轻人观点碰撞类的节目。

“我们就是在寻找一群勇敢的人,就是想做一档真实的网综,真实且多元,想让观众知晓原来所有的事物,都能从各个角度去看待。”马东坦言做《奇葩说》的初衷。

最终,马东+牟頔的组合,在全国范围内找到了一群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奇葩辩手”。“把一群不说话就能憋死的‘妖精’凑一起,屁大点事儿都能吵两个小时,最后还没有任何结果...”《奇葩说》第一季火速出圈,总点击量破亿,微博话题阅读量也轻松破10亿大关。

2015年当《奇葩说》第二季上线时,总播放量就超过了6亿,最高一期更是达到惊人的1.61亿次,刷新多项行业纪录的同时,也开启了纯网综的黄金时代。马东在任期间,爱奇艺还购买了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原版《running man》,推出了《盗墓笔记》等网剧,带领着爱奇艺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再归零-

《奇葩说》的成功,回击了质疑马东的声音。他用实力展示了一件事:无论在什么地方,好内容始终为王。

当《奇葩说》第三季上线时,大家惊讶地发现,马东不再是爱奇艺的首席内容官,而是以米未传媒CEO的新身份亮相。他与爱奇艺,从雇佣关系变为了合作关系。马东带领牟頔等《奇葩说》的核心团队,自主创业了。

从爱奇艺发布的官宣来看,双方是“和平分手”。无论是离开央视,还是出走爱奇艺,马东与甲方的关系,一直处理的不错。这背后除了马东的高情商之外,更多地,还是一本经济账。

米未传媒成立五个月后,对外发布获得A轮融资,估值达到了20个亿。由李开复领导的创新工场领投、娱乐工场跟投,2018年又获得红杉资本的战略投资。单干之后,马东与爱奇艺形成了“双赢”架势,《奇葩说》第三季的招商金额突破3亿,再次刷新互联网综艺自制节目的招商纪录。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马东能和爱奇艺“和平分手”。马东作为首席内容官,一手构起了爱奇艺丰富多元的内容生态,同时通过《奇葩说》等原创节目,提升了爱奇艺的行业地位,功不可没。即便“出走”创业,仍将《奇葩说》的“独播权”锁定在爱奇艺,并没有造成平台内容生态的直线断代,七季节目一路护航,对于爱奇艺赴美上市也功不可没。

从传媒行业的大背景来看,马东选择自主创业也是大势所趋。1999年,马东还在湖南台工作期间,一场关于“制播分离”的研讨会在长沙召开,这是一场围绕中国电视产业经营节目创新的高级研讨会,由中央电视台研究室和湖南电视台联合主办。这个研讨会上,重点讨论了“体制内制作”与“体制外制作”的两种实践模式。

10年后,国家广电总局明确提出制播分离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改变单纯的自制自播模式。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明确“在坚持出版权、播出权特许经营前提下,允许制作和出版、制作和播出分开”。

制播分离,撬动了中国传媒界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诞生了上海文广、湖南广播影视集团等主流媒体集团。但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迭代,和马东的选择一样,一大波传统媒体人走向市场。

马东之后,同样投身爱奇艺还有原央视财经频道郑蔚(后又去今日头条、优酷等公司),以及浙江卫视节目中心原副主任陈伟;原湖南台副台长王平去了优酷,原天娱传媒CEO龙丹妮创办了哇唧唧哇;原东方卫视总监田明去了灿星娱乐,副总监苏晓辞职后创办柠萌影视;江苏卫视原副总监王培杰辞职后创办远景影视,原副总监龚立波辞职后创办大道文化。

无论从公司发展,还是行业影响力来说,马东都算得上是媒体人转型的翘楚。在成立米未传媒之后,虽然深度绑定了爱奇艺,但《奇葩说》的原班人马,早在2016年就和腾讯视频合作,打造了国内首档明星狼人杀访谈综艺节目——《饭局的诱惑》。熟悉的“康东”组合、铁打的奇葩辩手,搭配每期不同的特邀嘉宾。这档节目虽然从形式上来说与《奇葩说》完全不同,但却有种换汤不换药的感觉。做了两季,也就没了下文。

相比和腾讯的合作,马东对爱奇艺的贡献明显更大。除了《奇葩说》,2019年上线的《乐队的夏天》也是一档现象级节目。2021年在牟頔的坚持下,米未放弃了延续爆款的思路,选择去闯荡喜剧赛道。最终《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登陆爱奇艺,两季节目收获了喜剧粉,也为爱奇艺带去了不少会员。根据2022年爱奇艺发布的财报显示——首次实现全年盈利,这些爆款综艺功不可没。

但,终究还是要分道扬镳。

2012年,马东选择离开央视去爱奇艺时曾说,“人要有归零的精神,我已经40多岁了,基本上每隔几年就要全面的归零,我觉得这么活着才有意义。”

对于市场来说,适度松绑归零,也许才是良性竞争。



-做自己-

至于此番马东为什么从爱奇艺“跳槽”到腾讯视频,有业内人士向「文娱春秋」透露,内情其实很简单,就是——钱。据悉,爱奇艺和米未没谈妥商业分成——后者的胃口也越来越大。对于同样缺钱的爱奇艺,培养下一个米未,才能让自身利益极大化。

近些年,长视频平台竞争进入存量市场之后,“挟粉丝转平台”的现象并不少见。如何留住用户,大家各显神通。

就在《喜人奇妙夜》官宣登陆腾讯视频的同时,爱奇艺也宣布邀请周星驰作为发起人,推出《喜剧之王单口季》——大概,这也是与马东彻底分手后的杀招——但能否成为大杀器有待观察。

与爱奇艺的分手,明面上没有什么不愉快,一位业内人士称,以马东的情商,撕破脸也是不可能的。但对马东而言,除利益考量,无疑也承担着一种风险——尽管节目都是网播,但终究是要适应新平台的新规则。

在成为知名媒体人之前,马东最大的标签,是“相声大师马季的儿子”。有别于相声界“子承父业”的规矩,马季从小就没打算让马东吃这碗饭。

1998年进入电视行业时,马东已经30岁了。在此之前,他在澳洲学计算机,当了近十年的IT男。在出名要趁早的媒体圈,马东其实大器晚成。从央视离开时已经45岁,创办米未时已经快50。但马东似乎从未遇到过中年危机,反而让人忘记了他的年龄,只记住了他带来的这些爆款节目。对于内容人来说,无疑是成功的。

虽然没在相声界发展,但从本质上来说,马东在语言艺术这一领域,其实已经得到了父亲的真传。马季作为“批判性相声”的代表人物,很多作品都具有思想性和反讽性。从《有话好说》到《挑战主持人》再到《奇葩说》,马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实都在“提问与回答”中度过,这种思考与输出的过程,让他活得比同行深刻,比同龄人更通透。因而,才能看到他在节目中,总有达到一两拨千斤的语言效果。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求稳”,但在人生的每一个重要历史转折,马东却永远在“折腾”,做自己人生的甲方。

关于“跳槽”这个话题,借用马东在《喜人奇妙夜》中的一句话:

“我们这个行业的甲方只有一方,就是观众。”

撰稿| 小墨
策划|文娱春秋编辑部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兰州地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兰州地方网 lzh.affnews.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